服务热线:400-875-7650

宁夏固原原州区社工站

来源: 固原市原州区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8日

谋深做实“建阵地” 服务群众“零距离”

原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和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建成区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1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14个,在宁夏22个县(区)中率先实现社工站建设全覆盖。健全的服务网络体系,让全区6万多民政救助对象享受着专业化、精细化、全周期的社会服务,在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中谱写了社会工作事业发展新篇章。

一、“一盘棋”布局,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一是党政统揽。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先后3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以政府名义印发建设实施方案;分管领导多次召集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集体谋划、合力推进。统筹政府购买服务资金545万元,安排实施项目16个。

二是专班推动。成立民政局长牵头、分管副局长主抓、相关股室负责人协同推进的工作专班,5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明确重点任务、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机制先行。将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推动建立项目信息共享、常态监管机制,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评估,优化推进模式、压实推进责任。

二、“多要素”整合,标准化建设初见成效

一是整合场地。合理统筹利用乡镇(街道)现有资源,打造标准化社工站14个,统一办公配置、服务标识、工作制度、工作内容,10个站点办公场所面积均达到30平米以上。

二是整合功能。依托社工站整合民政所、社会事务办、信访接待室、民生服务中心等部分功能,打造“5+1+X”服务体系:“5”大社会救助服务领域(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事务、社区治理),1个社工培养平台,“X”个特色服务。

三是整合人员。安排原有社会救助核查员进驻站点工作,形成“1+N”人员配置模式(1:驻站社工;N:项目社工),配备驻站社工岗位14个、开发项目社工岗位65个,补齐服务短板。

三、“全方位”规范,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一是规范项目运作。在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监督管理上持续下功夫,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承接机构服务开展、人资管理、工作进度等情况;设立专门督导与评估标段,组建专家团队,一体化推进监测、调度、培训、评估、督导。

二是规范站点运营。坚持“养事不养人”原则,通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引入16家专业社工机构运营,设计5类救助对象入户核查表,运用个案、小组、社区三类社工专业方法,开展为期2年社工服务。

三是规范培训督导。依托县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平台,建立培训机制,组织督导团队对“1+N”专业人员开展岗前培训、机构交流学习、“1对1”岗位培养督导,梳理解决问题。

四、“精细化”服务,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乡镇、街道社工站按照“取消一批、提高一批、纳入一批”的工作思路,社工、志愿者深入城乡社区、农户、田间地头实地走访,针对社会救助对象的家庭成员结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家庭支出、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等开展核查工作,建立社会救助对象“一户一档”管理机制,已完成建档17000份;并将党和国家的社会救助政策送到救助对象的“灶头、炕头、田间地头和老百姓的心里头”,实现了由“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政策上门”的贴心服务。

同时,根据社会救助对象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实现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服务的精细化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困难纾解、照料护理、精神慰藉、增权赋能、喘息服务、康复训练、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和资源链接等专业服务,有效激发了社会救助对象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救助对象的自我造血、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帮助社会救助对象的摆脱“等、靠、要”的思想。共开展咨询性个案704个,辅导性个案1226个,小组308节,社区活动226场,链接资源折合人民币54万元。

五、“多元化”赋能,专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原州区紧抓闽宁合作契机,为全区280余名基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开展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前培训;厦门市集美区和欣社工服务中心与头营镇社会工作服务站“一对一”牵手支援;聘请第三方专业督导机构,针对全区14个社工站65名社工提供专业培训560人次、每月实地“一对一”督导,充分发挥“学中做、做中学”的继续教育模式,促进了社工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六、“全周期”培育,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以社工站为平台,以专业服务机构为支撑,通过孵化、扶持、引领的方式,共培育社区社会组织500多家,引导其发挥“乡音、乡情、乡俗”优势,主动融入到便民利民服务中,行走在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调处的第一线,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成为重要的基层治理主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原州区将继续聚焦特殊群体、回应群众关切,培育一批服务成效好、群众认可度高的示范社工站和优秀本土社工,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继续深化“五社联动”,引导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和公益慈善资源融入民生保障、文化建设、基层治理、社会服务等工作,强化社会协同力量,提高社区治理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提高社区治理专业化、精细化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有温情、更有品质、更有尊严。